通弘网
8月8日
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
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介绍了活动整体筹备情况
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成效
并就群众关注的问题答记者问
一年一度的开渔活动
既是广东沿海各地“千帆竞发”的
“发令枪”
也是展示渔业文化
推动农商文旅融合的
重要平台
从第一届开渔活动开始
阳江市委、市政府就确定了
“以活动促产业、以产业兴旅游”的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活动已成为广东省内
引爆旅游热点、撬动关联消费
和塑造文旅品牌的“顶流” 通弘网
会上,副市长关天表介绍了开渔季活动筹备情况。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海陵岛举行,包含13项传统活动和文旅活动,突出“南海千帆竞发、疍家风土人情、亮丽滨海旅游”三大亮点。
开渔季活动由“单一仪式”升级为全民参与的文旅盛宴,形成“观开渔、品海鲜、赏民俗、游滨海”的特色旅游链条。
场景体验特色鲜明
以“开渔令发布”为核心的标志性场景中,3400余艘阳江渔船将与万千南海渔船一起,有序驶向丰饶的南海渔场,是历届开渔季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将“向海而兴、耕海牧渔”的海洋文化具象化为磅礴的视觉盛宴,既展现了阳江渔业的活力,也为游客提供了极具冲击力的观光体验,成为开渔季最具辨识度的文旅符号。
阳江作为海洋渔业大市,海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二,正逐步构建起绿色能源、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融合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现代渔业跨越发展,打造两大国家级海洋牧场,其中阳西青洲岛渔风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全国面积最大且首个渔风融合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陵岛-阳西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入选国家级试点。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完成第三年养殖投苗。深水网箱规模及数量居全省第二,建成全国最大海水鱼苗基地。
传统民俗沉浸式呈现
尊古法古礼举办的祭海活动作为穿越古今的精神对话,通过古老而庄严的仪式传递渔民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活动;“渔家婚嫁习俗”通过鲜艳服饰、特色礼仪和喜庆氛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疍家人的生活气息与文化根脉,实现非遗的“活态展示”。
用活资源优势,本次活动深入挖掘海陵岛丰富的海丝文化、南宋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疍家文化,以“南海千帆竞发、疍家风土人情、靓丽滨海旅游”为核心关键词,整合非遗文化(渔家婚嫁)、滨海景观(海陵岛国家级海洋公园)、休闲体验(沙滩音乐节、烟花秀)等资源,形成“观开渔、品海鲜、赏民俗、游滨海”的特色旅游链条,塑造更多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
滨海嘉年华丰富多元
沙滩音乐节、世界模特大赛、夜光风筝嘉年华、西海岸滨海摄影大赛、大角湾烟花秀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配套活动为开渔季活动注入时尚活力。
“将传统渔业生产活动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深度展示海洋文化、疍家风情,有效提升区域旅游的独特吸引力和辨识度,塑造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 关天表表示,这些亮点既深挖了阳江海洋文化的传统底蕴,展现“文化+产业”深度绑定的特色模式,又凸显了阳江“绿能之都 海丝名城”的独特魅力。阳江将以该活动为契机,持续打造“中国南海渔都”,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蓝色力量”。
活动筹备期间,组委会成立了交通及安全保卫组、卫生防控组、医疗保障组等11个工作组。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提供交通疏导、食宿供给等配套服务,通过优化出行指引、拓宽服务渠道等举措,切实保障群众出行便利。同时,对活动现场及关键环节的应急预案进行了反复演练与调试,对岛内重点区域开展全面消杀,全力构建活动安全屏障。
据悉
首届南海(阳江)开渔活动
于2003年7月举办
迄今已举办22届
南海(阳江)开渔季是目前广东省保留的重大开渔活动,践行了广东“宜渔则渔”的发展理念,逐步发展成为展示广东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激活海洋经济、守护渔民福祉、传承岭南文化的具体抓手,为全国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积极探索。
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海洋强国战略,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全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相关部门及沿海地市,全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24年,我省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其中海水鱼养殖产量达97.54万吨,占全国产量近一半。
当前,广东正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海洋经济竞争力持续增强,一幅耕海牧渔、人海和谐的壮美画卷正在南海之滨徐徐展开。
广东阳江发布编辑部出品
来源 | 阳江日报、广东发布、南方网、南方+客户端
图片 | 阳江日报资料图
编辑 | 潘静思
校对 | 颜振勇
审核 | 张健青
终审 | 苏小琳 通弘网
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